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实验室内,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项目获得者姜梦培博士正专注地操作一套特殊装置。阳光下,漂浮于水面的新型漂浮二氧化钛材料正悄然将废弃塑料分解并转化为主要成分为乙醇的液体燃料。
刘岗研究员科研团队攻克的这项光催化塑料重整技术,无需腐蚀性溶液预处理,新型漂浮二氧化钛对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常见塑料,实现光催化效率提升10—100倍。这项变革性成果的问世,为低成本塑料垃圾资源化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沈阳方案”。
近年来,沈阳锚定先进材料、冶金建材、石油化工三个产业链方向,积极营造优质创新生态,打造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为航空航天、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汽车等产业发展筑牢基础支撑。在创新平台量质双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园区建设、科技型企业引育等方面全面发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沈阳围绕新材料产业加速建设高能级平台,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产业发展。新材料领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达到194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4个。
依托金属所建设的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是我国首批组建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在高性能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的前沿探索与工程应用方面成果丰硕。今年3月,沈阳市政府与金属所签署共建区域性材料科技创新高地协议后,已推动金属所与32家在沈企事业单位开展44项合作项目。
近年来,沈阳市运用“揭榜挂帅”、联合攻关等形式,累计攻克技术问题107个,研发形成新产品、新工艺等75项。
连日来,沈阳聚盛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新型超强韧防护涂层的力学性能测试。企业总经理刘建邦介绍, ,沈阳全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企业研发的聚脲新型超强韧防护涂层是涂料界的“黑科技”,仅需在电池包下底壳涂覆厚度3毫米的新型超强韧防护涂层,就能承受250焦耳能量的落锤冲击。与进口材料相比,其断裂伸长率提高200%,拉伸强度提高50%,在轻量化、高强韧、抗冲击、高耐磨、耐腐蚀等性能上实现全面超越。
截至目前,沈阳市新材料产业类园区已达到7个,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载体。
东北地区首个以生物化工命名的产业园区沈阳生物化工园正在康平县加快建设。园区规划面积4.48平方公里,设有五个功能分区。目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320亿元的沈阳市风光制氢融合生物质绿色醇油示范项目正式签约。
位于法库县的沈阳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已集聚相关领域企业15家。辽宁省轻工科学研究院精密铸造用陶瓷辅材产业化项目已经投产,为航空航天用精密铸件的生产提供关键性辅助耗材。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沈阳以新材料产业为强劲引擎,聚焦金属材料研发、生产、应用优势,针对产业链“堵点”问题,依托省重大专项“高端装备用金属材料创制”,省财政投入科研经费2亿元,企业配套3.8亿元,推进实施23项新材料技术攻关任务,其中沈阳市实施18项。到2025年年底,沈阳市新材料产业规模有望突破730亿元。




